归脾丸 成分: 党参、炙黄芪、白术(炒)、茯苓、炙甘草、龙眼肉、酸枣仁(炒)、当归、远志(制)、木香、大枣。 功效: 补益气血,健脾养心。 主治: 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薄,脉细缓。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或带下。 方义: 本方是健脾与养心并重的方剂,也是益气补血的方剂。心主血,脾统血,劳伤心脾,脾虚血少,则心失所养而益虚,因而出现心神不宁,惊悸,失眠,健忘,体倦等症;脾虚气弱,不能统血,则产生崩漏下血。方中参、术、苓、草健脾益气,辅黄耆以增强益气之效;当归、枣仁、圆肉、远志补血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生姜开胃进食,大枣补脾和胃,益气调营,并能益血止血,养心安神。生姜得大枣,可缓和其刺激之性,大枣得生姜,可防止气壅致胀之偏,姜、枣相配,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从而有利于以上药物的吸收和作用的发挥。综合本方的作用,虽属气血双补、心脾同治,但其目的主要在于治疗血虚。故为上述诸症的常用方剂。 应用: 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用于心悸、消化道出血、心脏病、更年期综合症、原因不明出血、月经不调、带下崩漏、白血病、遗精、阳萎。 有需要可以到本诊所买相关产品。 如身体出现问题,请试试传统中医中药艾灸针灸,到秀中医艾灸馆专业调治。 网址: http://www.gtapainrehab.ca/ 预约电话: 416-800-7417
心脏病
体质虚弱的女性,中医常有两种解释,一为气虚,一为血虚。二者均与心脏相关。心脏连接了人身体主要的动脉和血管,是身体气血的发动机,对维持女性活力健康尤为重要! 一、心脏在中医的地位! 《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所谓心动则人动,心停则人歇! 一个人的大脑如果不思考,那么他或许在睡觉;一个人的心脏如果不跳了,那么他可能躺在了坟墓里。医学上,凡是涉及心脏的疾患,也常常与死亡挂钩,心脏对人体的重要性无需多言。 中医里面,心脏的地位同样尊崇,为“君主之官“,是五脏之首,居于最高位,主导了人的正常生命活动! 所谓心主血脉,血即血液,脉是脉管,又称经脉,血气运行的通道。正是心脏和经脉相连,形成密闭系统,加上心脏不停地搏动,才有了血液的循环运转,才有营养物质的持续输送,生生不息,提供我们生命的动力。 心也主神志,神志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外在状态,比如眼神,五感,精神思维等等,神志的存在,让我们有了思考能力,没有神志的人,等于是一具行尸走肉。 二、心脏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现代医学调查显示,心脏血管类疾病的致死率居高不下,甚至比癌症的危害还大,因为患病的人多,患病的风险高,而且难以调理,更难痊愈,心脏疾病的患者,工作生活中都要战战兢兢,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病就会发作。 这也是因为心脏地位非凡,随随便便出现一点问题,都有可能在我们的身体里引发一场大的灾难: 首先,我们心脏直接与冠状动脉相连,所以有的时候,当冠状动脉因为一些原因变得狭窄甚至闭塞,就有可能造成心脏的缺血和坏死,也就是我们说的冠心病。 然后是高血压,过高的血压意味着心脏不堪重负,长时间的高血压,会造成心脏及其他脏器的损伤乃至衰竭,而通常高血压是有肥胖熬夜引起的。同时疲劳、失眠、大量饮酒等习惯,还会导致心脏早搏,心律失常,过快过慢的症状。 心脏本身其实并不容易出现问题,之所以有那么多心脏疾病,很多时候都是我们身体和其他器官先出了问题,才导致心脏跟着出问题,这给艾灸调理心脏病提供了可能。 三、警惕,这些是心脏病的信号! 心脏病有时候来的突然,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它已经潜伏了很久,等到发才晚了。所以平时,我们应学会观察自己,不是打扮化妆,而是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见微知著,以此判断心脏是否出现问题,并及时就医! 1、头晕 头晕很多时候是因为大脑血供不足,供血不足一是血管堵塞,二就是心脏泵血功能减退。 2、气短 除了哮喘和肺肺部疾病外,心脏疾患也会导致人体呼吸不畅,心力衰竭,稍微一运动就感觉胸闷气短,提上不来,这是因为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缺氧,假如伴随胸部疼痛,更加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 3、脚趾变黑 脚趾甲虽然远离心脏,但其中含量一种与高血压、心脏病发作的相关物质,这种物质平时下是稳定的,但当心脏出现问题时,该物质会引发脚指甲的增厚变形乃至发黑。 4、舌头发紫 正常人的舌头应呈现粉红色,但对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因为血脉淤阻,会导致舌头上有淤斑,呈现暗紫色的情况,值得注意。 四、【真实】灸友反馈! 心脏是十分紧要的器官,很重量级,同时也很脆弱,所以很多人使用艾灸时,一涉及到心脏就根本不敢下手,觉得还是就医会更放心,事实上有人已经有很多人通过艾灸调理了心脏病!以下是来自一位灸友的反馈: 患心脏病的是这位灸友的父亲,去年住院了两次,输液,好像有些好转了,但一出院,过了一段时间又开始心绞痛,一天要发作两三次,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一天五次发作,可以说是挺不好受了。姐姐建议到医院输液,但那时候她因为刚好关注了我们,于是就按我们给的建议,试着艾灸郗门穴,局部心俞,疏通心包经络。 灸友的父亲估计也是不想去医院了,虽然以前没做过艾灸,但每天也都能坚持,按照穴位艾灸,灸的时间也不短,比较到位。差不多开始两天,她父亲心绞痛的次数已经减少,发作了也没以前那么痛苦,等到第三天直接就没有发作了,之后一直坚持了十多天,也没再发作。 以上便是这位灸友的反馈,至于后面的情况,我们给的建议是,艾灸的时间次数可以适度减少,间隔艾灸,就能够很好的缓解心绞痛。 五、心脏怕咸,艾灸减轻负担! 盐分过多,会加重心脏负担! 因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如果钠摄取过多,会造成体内的水滞留,血管内压力升高,阻力增大,加重心脏的负担。 尤其心脏不好,或有潜在心脏病的人,更不能吃的太咸,除此之外,味精、酱油中也含有盐分,不推荐经常性的食用,如果觉得嘴巴咸了,多喝白开水是一种方法。 至于艾灸,一般灸局部心俞,配合如下穴位,可起到养心护心,预防调理的效果。 养心护心取穴 1、心俞穴、厥阴俞穴 2、膏肓穴 3、膻中穴 4、中脘穴 5、神门穴 6、内关穴 7、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腰腹背部每穴30-40分钟,肢体每穴15-20分钟,一周休息1-3天,具体以自身感觉为依据,觉得舒服、灸后没有异常反应,可适当延长时间,循序渐进,以不上火为判断依据。 心脏病不容马虎,有心脏疾患者,除却艾灸,也需配合就医,吃药,多管齐下。心脏健康者,艾灸配合锻炼,规律生活,可大大降低心脏病的风险(按穴艾灸即可,避开心脏区域)! -转摘自“上游新闻-重庆晨报”,如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