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正气丸 成分: 广藿香、紫苏叶、白芷、白术(炒)、陈皮、半夏(制)、厚朴(姜制)、大腹皮、桔梗、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本药是祛暑解表,化湿和中,扶正祛邪之剂,多用于感冒、呕吐、泄泻、霍乱、湿阻等病症。运用本药的基本指征为: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呕吐或泄泻,舌苔白腻,脉濡缓。暑月外感最易出现这种外感风寒、湿阻气机的病机,故本药为暑天之常用药物。 药方分析: 故本方以广藿香一味,芳香化浊,理气和中,解表散邪为君。紫苏叶、白芷解表散寒而兼化湿滞为臣。三药相伍则解表化湿之功益彰。姜厚朴、大腹皮理气祛湿化滞;陈皮、制半夏理气降逆,和胃化湿;茯苓、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助运;桔梗宣肺利膈,共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以为使药。诸药合用,祛暑解表,化湿和中,俾风寒解而寒热除,表气通而湿滞化,气机畅而胸膈舒,脾胃调而吐泻止。 主治: 感冒、呕吐、泄泻、霍乱、湿阻 有需要可以到本诊所买相关产品。 如身体出现问题,请试试传统中医中药艾灸针灸,到秀中医艾灸馆专业调治。 网址: http://www.gtapainrehab.ca/ 预约电话: 416-800-7417
感冒
四看判你是不是体虚: ①阳虚 看脸色:多面色菱黄无华,或面色晦暗,以额头和下频更为明显,口唇色发暗,皮肤不温,眼神不够敏锐,反应略显迟缓。 看舌头:舌体胖大,液体多,舌边有牙齿压出的齿痕。 看二便:小便清长,大便溏薄 看体感:怕冷,四肢冰冷,常感疲倦.乏力不因天热或运动过后而自然出汗,常感冒,不容易痊愈。 ②阴虚 看脸色:多脸形偏瘦,肤质较干,油脂分泌较少,有时面色微红,多见于两额之处出现娇嫩的浅淡红色。 内眼角处多见红血丝。口唇偏干、易脱皮,干裂,或口唇颜色红艳。 面部易出现小面色浅淡、稀疏的痤疮,多分布在两眉及额部,也可见浅谈的黄褐斑。 看舌头:舌体瘦小,舌中央有裂纹,舌红少津、少苔,口腔溃疡反复发作。 看二便: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秘结。 看体感:怕热,常感五心烦热,烦躁不安,影响睡眠,入睡后出汗异常。 常感觉口渴,却喝水不多。饮后不解渴。 ③气虚 看脸色:多面色苍白面欠光泽,口唇色淡 常面露倦容,与同龄人相比面部肌肤松弛,特别是劳累后更为明显 中年以后,眉眼之间或略显凹陷,或早生皱纹 看舌头:舌头内和舌体表面的水分比较多,舌体胖大,胖大的舌头在牙齿的挤压下,舌边会有齿痕,舌色浅,舌苔薄白 看二便:二便无力,排便不尽 看体感:容易感觉疲惫,提不起精神,爱出虚汗,动则气短,抵抗力差,易感冒,手上绵软无力,手指、手掌肌肉不饱满,弹性差,口中无味,食欲缺乏,饮食喜欢重口味 ④血虚 看脸色:面色苍白萎黄,憔悴而没有光泽,嘴唇、牙限呈淡白色 看舌头: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 看二便:大便干燥 看体感:体形较瘦弱,神疲乏力,头晕日眩,心悸失眠 女性月经延后,颜色淡且量少 中医讲“久病无实”,“久病必虚”,慢性病一般会导致气血不足,需要用补的办法;艾灸或者贴敷使用的药物都是温热的,再选择有补益作用的穴位,效果和吃补药类似。而急性病属于气血瘀滞不通的非常常见,可以通过放血,刮痧等办法,通过激化矛盾驱邪,使问题解决。 孙思邈有言:要想人常安,三里长不干! 古语有言:针之不到药之不及,必须灸之! 古语有言:家有三年灸,郎中不用来! 艾灸6大功效 1 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2 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3 去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4 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5 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6 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