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中医按: 近来国内外流感的人特别多, 大多咳嗽,很多白痰, 嗓子疼,很深的咳嗽, 有点伴有发烧,鼻塞,还有国内很多医院说的白肺。不管是调还是防,都需要明白其机理。 因为文字太多, 我用视频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症状的原因和理解。并给大家推荐了空间医学小方调理茶包。 小方茶包方小,但效果很好。口味清淡,好喝。大人小孩都能接受。 想要了解空间医学到底是什么道理,可以在本网站搜空间医学。 另外可以拍打小腿上的脾胃经。 我把建议茶包 (调理和预防机理是一样的, 可以调理, 也可以全家喝点,做预防) 佩兰1克 焦三仙各1克 板蓝根5克 麻黄1克 桂枝1克赤芍1克 独活3克浙贝7克 公英1克香附1克 上面可以直接煮点茶水喝- 3-5天的量。 也可以打成粉, 分装成7-10包, 小茶包当茶饮。 如果自己购买不便, 也可以到我们GTA PAIN REHAB CENTRE 诊所免费预定领取2包。 请先打电话确认是否有货。 电话:416-800-7417 地址: 324 Hwy 7 East, Unit 101, Richmond Hill, ON L4B 1A6 […]
Monthly Archives: October 2023
秋风起,天微凉。整个气候逐渐收敛,但是午间空气依旧遍布着属于夏季的烦闷。 这个时候烦闷随着气机收敛,很容易就被带入体内。然后尘封在身体里,久而久之,我们的肝脏就被堵塞,心情越来越差。 不仅如此,工作和生活中的劳累也会导致肝郁化结。很多朋友不仅在忙工作的事情,还在为家庭中的琐事,每天无精打采。 肝藏血,心藏魂。如果肝气郁结,那么会导致身体供血不足,往往在一段日子之后会出现四肢乏力,腰肢酸软,赤目燥热的症状。 这都是气血两虚的表现! 身体虚了,要马上进补!其实这句话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不按照自身情况进补,就是耍流氓! 很容易导致身体虚不受补,从而出现血瘀,出血。 在补之前,我们就得把握病情,进行自我情况的梳理。 接下来,就跟大家聊一聊如何正确的疏肝补血!教你畅通气机,赶走烦恼! 如何判断自己肝郁了 早上起床,眼干目眩。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身体忽冷忽热!身体忽冷忽热,一阵风刮过就感觉到阵阵寒气。没有风的时候就感觉莫名燥热,心烦。这可能肝气郁结了! 有时有胀气的感觉,经常打嗝,这是胃气上逆的缘故。如果胃气不降,肾脏就不能充分吸收水谷精微,导致身体越来越虚。 心悸、胸闷,生怕会猝死。而实际上,确实在心脏病的进展过程中,不良情绪导致的问题非常多,总感觉心里有块大石头堵了。 别担心,后面教你如何胸口碎大石,破除这些淤堵。 失眠多梦,梦魂相交。血舍魂,血本身是魂依附的地方。你的肝,在要大力藏血的时候藏不住。 你的魂因此没了居所,如浮萍漂泊不定。你还怎么睡得着? 就算你能勉强睡着,梦多、睡眠浅、易惊醒,也会困扰你,让你精神不安。 有朋友会问了:“这不是说的我吗?,我每一个症状都有,怎么办呢,我会有危险吗?” 别担心,马上教你疏通肝气!一边疏肝,一边了解它是如何形成的!让你知病调病两手抓! 调畅情志:疏肝也舒肺 有人可能会问,秋天,不是只要舒肺气吗?其实舒肺气只是一方面。 肝属木,肺属金,肺金克肝木。如果肺气得不到疏通的话,那么肝脏就越发容易淤堵。 所以说如果要舒肺气,就得先调理肝脏。肝肺相互依存,所以这次教你疏通肺经和肝经。 疏肝秘籍之一 按揉经络要穴——疏经络。 手太阴肺经,十二经脉之一,手三阴经之一。而肺经最容易堵塞的穴位就是孔最穴和鱼际穴。 孔最穴有妙用,你按摩此穴位,可以帮忙理顺身体气机,调理咽喉肿痛,头晕目眩。 这个穴位在哪?在前臂掌面拇指一线,肘横纹下5寸。 找准穴位之后,我们只要每天按揉3次,每次2-3分钟即可。 是不是很简单?除了孔最,还有鱼际穴哦~ 鱼际穴,可是肺经中的一个要穴,能帮我们调理风寒感冒,虚热上引。 当你在寒冷的冬天淋了雨发生风寒之际,按摩鱼际,可以巧解病痛。 这个穴位在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天际处,你看图就能知道怎么取穴啦~ 舒完肺气之后,得赶紧疏导肝气了。顺势而为,接下来来看看肝经中的要穴是怎样的吧! 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十二经脉之一。 在肝经中的众多穴位中,绝大多数的淤堵都源于两个穴位:阴包穴、太冲穴。 阴包穴有调经止痛,利尿通淋的功效。肝经的水湿之气在此为云集之状。 当你尿频尿急的时候,别忘了你身体里有一个穴位开关,轻按几次,可以顺畅排尿。 当你苦恼烦闷的时候,按揉此穴,顺气排毒。 找这个穴位的方法不难,你只要屈膝,在大腿内侧膝关节往上4寸的地方,可以找到阴包。 很好找的,对吧?另外还有太冲。 太冲是肝经原穴,当你有心痛心闷的时刻,别忘记你身体里的排气高手,顺气解压。 用好脚上这个妙穴,还可以调理你的老寒脚。这样在寒冷的冬天,你也不怕冻脚了,赶紧看看它在哪吧! 这个穴位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看图就能立刻找到穴位。 以上这些穴位,每个都只要按揉2-3分钟,每天按揉3次就行。按摩不在一次按多久,在于有事没事按一按。坚持下去才有实质性的提高。 相信从今天开始按照我们的方法去疏通肝经,卸下身体沉重的负担,让你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肺经通畅了,每天可以呼吸清新的新鲜空气了! 我知道朋友们经常6点就起床了,洗漱之后,太阳已经缓缓爬出了墙头,笼罩住了大地。 迎接清新的早晨,这个时候去室外开始进行运动是最好不过的了。教你一个功法,让你内外双修。 疏肝秘籍之二 […]
人到中年,身体各器官机能逐渐下降,就连关节也变得僵硬,总觉得活动不开,还经常出现肩背疼痛的症状。 甚至有人已经被肩周炎缠上了。面对难以忍受的肩膀痛、活动不便,很多肩周炎患者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处理办法。 怎样才能被诊断为肩周炎? 肩周炎的两大表现: 1、肩痛 肩周炎多为慢性发作,起初表现为阵发性肩痛,随后疼痛逐渐加剧或表现为钝痛、刀割样疼痛,且呈持续性。 肩痛白天轻晚上重是肩周炎的一大特点,很多患者常常后半夜被痛醒且难以入睡。 此外,多数患者可在肩关节周围触到明显的压痛点,比如:肱二头肌长头腱沟、肩峰下滑囊、喙突、冈上肌附着点等处。 2、活动受限 肩周炎还有一个更形象的名字——冻结肩,肩关节会渐渐地出现活动受限,就像水逐渐被冻住了一样。 肩关节僵硬,难以活动。梳头、穿衣等动作可能都难以完成,严重时,肘关节的功能也会受影响。 【注意】并非肩痛都是肩周炎,肩袖损伤、肩关节不稳、甲状腺疾病、冠心病、部分肿liu等都可能引起肩膀痛。 产生肩周炎的原因 肩周炎是骨科疾病里面十分常见的一种,它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风”…… 中医认为,肩周炎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1、正气内亏: “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2、邪气外侵: 居住潮湿,中风冒雨,过度贪凉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 现代研究显示,肩周炎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甲状腺疾病等相关。有数据表明,糖尿病人出现肩周炎的几率高达20%左右。 肩周炎逐步年轻化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工作偏向于电脑办公、室内空调环境下办公,由于长期伏案、久坐办公室、空调温度低、运动少等原因,很多年轻白领也患上了肩周炎。 肩周炎又该如何缓解与调理? 其实,肩周炎就像是“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调理肩关节疾病主要以改善局部血循环、增加局部代谢和止痛为目的。 活血通络 优选艾灸 《名医别录》记载:“艾叶,味苦,微温,熟热,纯阳之性,理气血,逐寒湿……” 艾草从古至今一直被誉为活血化淤、散寒止痛的仙赐药草,其温通经络的作用强大,如果在患处施灸,缓解疼痛的效果当场可见。 中医讲“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并主张“以痛为腧”,所以我们可以在发生疼痛的地方取穴(阿是穴)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艾灸方式。 除了艾灸阿是穴散寒、祛除外邪外,还可艾灸大椎、腰阳关、神阙、关元。艾灸这些穴位能激发人体阳气,培元固本、补益下焦,在身体内形成强力的防御机制。阳气旺则寒气消、气血行、经脉通、疼痛止! 除了艾灸,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睡觉时一定要注意肩背部的保暖,如果不小心受凉,引起的肩周、肩背部疼痛,应及时按照上述方法进行艾灸。 肩周炎患者平日里要积极进行背部功能锻炼,有利于功能恢复。 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请试试传统中医中药艾灸针灸吧。 请到秀中医艾灸馆专业调治。 网址: http://www.gtapainrehab.ca/ 预约电话: 416-800-7417 地址: 324 Highway 7 East, Unit 101, Richmond Hill, ON
腿:寒气大本营 冬天了,天气越发冷了,很多人的“老寒腿”又犯了。虽说带着个“老”字,但“老寒腿”可不是老年人专属。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尤其女性加入“老寒腿”大军。究其原因,这与夏天长期把腿暴露在空调房、春秋冬“美丽冻人”不穿秋裤密切相关。 “火在上,寒在下”,寒气是往下走的,寒气进入人体后,会从臀部往下沉,一直到大腿、膝腘窝、脚,所以,腿是寒气大本营! 腿寒,不止诱发“老寒腿” 腿寒,一定会诱发“老寒腿”,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但,腿寒的危害可远不止于“老寒腿”,它甚至比宫寒还可怕,会诱发各种疾病—— 1 腿寒——妇科病 腿是“交通要道”,有3条阴经汇集于此:足太阴脾经(脾统血)、足少阴肾经(肾生血)、足厥阴肝经(肝藏血)。在这些经络上,有很多妇科要穴,如血海、地机、三阴交等。 腿部一旦受寒,就会血瘀,气血就难以下行,就会直接导致女性经量减少、推迟、痛经甚至闭经等,气血瘀滞于盆腔,就会形成盆腔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所以,血瘀一直是妇科的主要见症。 2 腿寒——心脏病 人体血液运行包括动脉和静脉。腿部静脉回流主要靠小腿肌肉收缩,因此,把小腿照顾好,就等于在身体下部加了一个“泵”,可助心脏一臂之力。而腿寒会影响小腿肌肉的收缩功能,积存废弃物的静脉血就难以经由毛细血管、小静脉、静脉回流到心脏,长此以往,会诱发心脏病。 3 腿寒——衰老 中医认为,人有“四根”——耳根、鼻根、乳根、脚根,而“四根”的根本是脚根。“人老脚先衰,木枯根先竭”,只有双脚健康,经络传导畅通,气血才能顺利送往各个器官,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反之,若长期腿寒,腿部与大脑之间指令传导的速度和准确性就会下降,继而累及全身健康,影响寿命。 4 腿寒——湿气丛生 腿是一个储藏的器官,负责储藏血液,人体50%的神经、血管、血液都集中在双腿。腿寒,遇到湿气,就会相互裹挟,形成寒湿。 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而,湿邪为病,多伤及人体下部,像常见的水肿、湿疹等病多以下肢较为多见。 小腿是脾经的主要阵地,脾主运化水湿,故而脾虚导致的水肿主要体现在腿上,像小腿肚发酸发胀、双腿乏力、下肢水肿,多是水湿聚集的表现。 5 腿寒——上热下寒 寒主收引凝滞,腿寒,血液就会产生滞留,导致腿部循环不良,腿部的能量就被阻隔。多余出来的能量往哪里去呢?只好往上走了,上半身就会火气过重,人就容易上火,时间长了,上热下寒的体质就形成了。 再深挖一下,腿部的6条经络——脾经、肾经、肝经、胃经、膀胱经、胆经,主管人体的分泌和排毒,所以,腿部受寒瘀堵,上半身的脏腑就容易出问题,也就是说,保养腿部就等于保养脏腑。 初冬,灸除腿寒要及时 在三伏天时,小编反复强调,要大家多做三伏灸以祛除腿寒。凡是抓住三伏灸机会的灸友,现在多半已看到了效果。马上入初冬,再往下就是天寒地冻,寒邪随时入侵,所以此刻艾灸迫在眉睫!尤其是没有做三伏灸的朋友,此时应该立即行动! 而要想祛除腿寒,就必须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而艾灸的纯阳之力正是最好的选择,灸火循经,源源不断地将阳气逼入腿中,赶走寒气。故而,祛除腿寒,艾灸是最佳方法! 而且,腿像“嘴巴”一样可以吃药,因为全身皮肤中,耳后和背部皮肤最薄,小腿排第三,但是,腿部面积更大、血管更多,更适用于艾灸养生。 总结一下,此时灸腿会收到以下益处: […]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严重的有可能造成半身不遂、四肢瘫痪、甚至死亡。 脑梗塞作为一种突发性脑部疾病,以前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现在有些三十甚至二十几岁的人就有脑梗塞, 脑梗塞只要早发现,就很容易完全治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工作十年。刘主任说,要测试脑梗塞的前兆,只需要三步,如果用其中的任意一种方法检测发现有问题,就要赶紧去医院检查了! 方法一:猜硬币 每人拿一套硬币,包括常见的一毛、五毛和一块三种不同面额的硬币,先感受一下每个硬币的感觉。 然后闭上眼睛请帮手把一个硬币放在自己手上,然后根据感觉说出硬币的面额。 重复检测。要是重复几次都猜不对硬币面额,那可能是控制感觉的脑部位置发生了问题,就要注意了! 方法二:点鼻子 请帮手晃动手指,然后用自己的食指点对方的手指。 再来回点自己的鼻子,只要都能顺利点到对方的手指,就表示没有问题! 如果来回几次都点空,甚至当手指停下不动的时候都无法点中,就一定要去医院检查了! 方法三:擦膝盖 让一只脚的脚踝,沿着另一只脚的小腿滑下来,并来回滑动三次。 然后两腿交换,重复刚才的动作。 这个动作是检测脚步运动的大脑运动区或者小脑部分,只要两腿没有偏差就没问题。如果两脚出现偏差,像这样一只歪到一边,那就有可能是脑梗塞的前兆。 只要三个方法,就能测出自己是否有了脑梗塞前兆,为了自己的健康,快点来试试看吧! 如何预防脑梗? 另外,脑梗的发生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提醒大家:脑梗的“加速器”找到了!不只是烟酒,这3种食物,也趁早远离。 1.过量荤油和动物肥肉 某种食物吃起来特别“香”,一定有它的理由。肥肉、荤油等动物性食物之所以诱人,是因为其中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的大量摄入就会增加高血脂、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科学预防脑梗问题,建议您少食用肥肉和荤油。 2.动物的外表皮 这同样是一种美味,鸡皮、鸭皮等动物皮脂是很多人偏爱的食物,之所以吃起来香,是因为其中所含较多的脂肪,而这些脂肪同样也是“饱和脂肪酸”,也建议各位少食用。 3.烧烤煎炸等食品 烤肠、炸鸡等高温烹调食品,经过了“美拉德反应”的升华,这些食品变得更加美味。 但这些食物不仅具有超高的热量,其中还容易含有由于高温烹调产生的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而高脂高盐高油的食物特点也正是“脑梗的危险因素”,值得您重视。 除了三种食物,还有平时的生活习惯也是加速脑梗的坏习惯,提醒大家:4个不起眼的行为,却是脑梗“加速器”,劝你早改掉 一、饭后立刻洗澡 有些人喜欢吃饱饭,吃了高油盐高热量的食物出了一身的汗,然后就洗个澡。 但是我们饭后的时候,血液会跑到胃里面去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这个时候洗澡,热水淋到身上,血管会扩张,但是血液却没办法跟上大脑,会对血管造成很大的压力,脑部也会因为供血不足,严重者会导致意识障碍,容易加速脑梗。并且血液会从胃部加速的流 饭后不仅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脑力运动最好也少做,休息半个小时在动脑会比较好。 二、心情持续不好 据荆楚网报道,一位母亲脑梗,儿子因担心母亲病情彻夜难眠也突发脑梗。 当心情不好生气的时候,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时候可引起血压波动,也可以引起血管斑块脱落形成血栓从而引起脑梗死。 三、长期失眠熬夜 如果经常在晚上11点多睡觉,一定要注意。因为经常熬夜,对血管危害会极大。 同时,经常熬夜还会使得血管会处于异常收缩状态,导致血液粘稠,血管堵塞。 另外脑梗也不是说来就来的,发生之前其实有很多的表现会提醒我们,及时发现和检查或能躲过一劫。 第一处:手指 很多人都会有手指发麻的情况,尤其是老年人更为常见。但是,若是突然手指发麻,还伴有合不拢的情况,就要小心了,这很可能是短暂脑缺血发作的征兆。 首先是一只手或一只脚失去感觉,然后是一只胳膊,一条腿,半边脸或半边身体变得麻木,但也有患者只是几根手指隐隐刺痛,手不听使唤,手指攥拳无力等。 第 2 处:舌根 患者若是出现脑动脉供血不足时,就会感觉舌根发硬,说话不利索,含糊不清,出现语言障碍,且还会表现为喝水容易呛水、吃饭容易呛着、易咬到舌头等等,这时,一定要谨慎,及早去医院检查。 第 3 处:面部 由于脑梗是发生在脑血管处的病变,所以,当病变累及到了神经时,就会导致人体出现面瘫等症状,这时就会表现出睡觉单侧流口水,吹不成口哨等表现。 […]
秋冬季节对膝盖的保养尤为重要,因为寒冷干燥的天气以及温度的下降可能会增加膝部的不适。以下是一些在秋冬季节注意的问题和保养建议: 保持温暖:寒冷的天气容易让肌肉和关节变得僵硬,增加膝部不适的风险。穿暖和的衣物,特别是覆盖膝盖的裤子,可以有助于保持膝关节温暖。 适度锻炼: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对于膝关节的健康非常重要。强化膝部周围的肌肉可以提高支撑和稳定性。选择低冲击的运动,如游泳、拉筋,骑自行车,有助于保持膝关节的灵活性。 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着,这可能对膝关节造成额外的压力。如果需要,定期休息并进行膝部的放松运动。 保持适当的体重:过重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因此保持健康的体重对于膝关节的健康至关重要。 合理的营养:饮食中含有足够的抗炎食物,如鱼、坚果、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减轻炎症,有益于膝关节的健康。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D和钙对于骨骼健康非常重要,可以考虑补充,但请咨询医生的建议。 保持适度的水分摄取:确保足够的水分摄取以维持软组织的弹性和润滑,有助于减轻膝部不适。 使用护膝:如果您已经有膝部问题或受伤,可以考虑在需要时使用护膝来提供额外的支撑和保护。 定期检查:如果您经常感到膝部不适或有疼痛,及时咨询医生,以确保没有严重的问题。 另外,有条件的一定要多做艾灸。 艾灸不仅可以温通, 还可以补气行气。 秀中医艾灸馆为帮助大家更好的养护好自己的膝盖, 近日推出秋冬季膝盖养护艾灸及中药热敷, 定期这样护理, 可以防止膝盖寒冷阻塞经络, 或因为气虚不畅引起膝关节退化。 另外, 对于已经有膝盖问题的朋友, 也有很好修复和治疗。 现金预约特惠(无保险): 45 分钟 仅仅50元。凭此优惠码: RL2022001, 首次可以获得10%折扣 预约电话: 416-800-7417 如针灸保险者, 请跟前台说明。 总之,秋冬季膝盖的保养涉及保持温暖、适度运动、健康饮食和维持适当的体重。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减少膝部不适和疼痛的风险,同时维护膝关节的健康。
这些年来,“排毒”逐步上升为中国人的热门话题,并被越来越多的国人奉为“头等大事”。说起排毒,方式可谓五花八门,不过,人体自带穴位大药,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穴位治疗。筑宾穴就是这样一个穴位,经常刺激它,可以祛湿、活血、化瘀,能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还可化解吃西药后瘀积在体内的毒素。 一、什么是筑宾穴? 孙思邈曾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必有深意”,这是一代药王对穴位名称的认识,就是说,古人不会随随便便地给穴位命名,就像我们给孩子起名一样,名字中每一个字都是仔细斟酌而来,穴名亦是如此。 筑,通祝,表示庆祝;宾,宾客也。筑宾穴的穴名意指足三阴经气血混合重组后的凉湿水气由此交于肾经(足三阴经气血在三阴交穴混和后既无热燥之性亦无寒冷之性),性同肺金之气,由此传入肾经后为肾经所喜庆,本穴受此气血如待宾客,故名筑宾穴。 筑宾穴是足少阴肾经上的重要穴位,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是补肾排毒不可或缺的穴位。 二、如何取穴? 筑宾穴在小腿内侧,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当微微屈膝时,在膝后腘横纹内侧端可以摸到腘窝处的一条明显肌腱,肌腱内侧为阴谷穴,再找到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的太溪穴,沿着阴谷穴与太溪穴做一条连线,太溪穴上七横指(也就是5寸,相当于5个自己的拇指关节宽)就是筑宾穴。 三、筑宾穴是如何排毒的? 在中医看来,人体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身体和精神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等。 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衰老,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神经也就跟着一起衰老了。这就是养生先排毒的原因所在。 那么,筑宾穴是如何排毒的呢? 作为肾经的排毒大穴,筑宾穴通过肾经将毒素排出体外。 1 筑宾穴最擅长排气毒 由于吸烟、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室内甲醛等污染空气的外源性毒素,这些毒素在体内积聚、发酵,最终沉积在体内形成“毒垢”。毒垢会腐蚀脏器,引发器官病变,带来各种并发症。所以,生活在空气污染普遍严重的大环境下,即便我们身体没有明显的疾病症状,也应经常艾灸筑宾穴,防止“毒垢”沉积体内,危害健康。 2 筑宾穴擅长二次解毒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毒物代谢器官。很多常年服用西药的人,往往身体虚弱,脸色也很难看,这是因为西药毒性大,肝脏每天超负荷代谢毒素,一旦哪天代谢不了了,毒素就会瘀积于肝脏,造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中医会建议患者艾灸太冲穴解肝毒,不过,艾灸太冲穴只能从肝脏解毒,也就是把肝脏的毒排到肾脏,那么肾脏的毒素怎么办呢——就需要二次解毒,而筑宾穴就起到二次解毒的作用,此时艾灸筑宾穴可以将毒素统统排出去,不让毒素损伤肝肾。 所以,有些中老年朋友,因为身体原因需要常年服药,建议经常艾灸筑宾穴,这样药物瘀积在体内的毒素就能悉数排出。 3 筑宾穴通用于解百毒 体内毒素有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等,这些毒素都可运用筑宾穴祛除。 举个例子,比如针对最常见最顽固的是瘀血和痰湿,可以将筑宾穴与丰隆穴、三阴交穴搭配使用,丰隆穴有“三降”——降逆气、降痰烛、降瘀毒,三阴交有“三调”——通调肝、脾、肾三经,加上筑宾穴祛湿、活血、化瘀,三穴合用,疗效成几何叠加。 体内毒素多的时候,还会伤害到神经,让人产生一些神智上的错乱,比如抑郁证、癫痫等,艾灸筑宾穴也可以有效防治。 […]
加拿大秋季如画, 史诗般的色彩。 每年10月份是各处赏枫叶的好时间。 但经常气候变化大, 早晚偏凉。 容易感冒, 而且天气偏凉时腰膝也容易受凉疼痛。 肠胃平常偏弱的也会容易产生腹泻腹痛。 女性更容易受寒出现月经冷痛。 还有一些人阳气不足, 容易全身偏凉, 手脚冷。 秀中医艾灸馆给大家推荐一款非常实用的姜艾温灸贴。 可以帮助大家方便的解决上述问题。任何旅行,携带一包, 都会解决后顾之忧。 具体使用穴位和方法, 请点击产品描述。
寒露后,凝露成霜,寒意愈盛,昼夜温差大,故古语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养生重保暖防寒、滋阴防秋症(感冒、咳嗽、鼻炎、关节冷痛…) 你那里开始冷了吗?请记住:寒露后放下裤腿+灸透3个“太太穴”+吃1黑1黄1白,比什么补药都强! 一、寒露后 请放下你卷起的裤腿! 很多女性都有个穿衣服习惯,特别时尚—— 喜欢卷起裤腿,露出一截脚踝。 很多姑娘们认为露脚踝是一种时尚,既能显腿长,又能有骨感。再加上许多明星常常如此打扮,“露脚踝”变成了“时尚”的标志。 但这样漂亮是漂亮,但是健康方面不可取,年轻时不注意,年纪大了毛病就都出来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 脚踝是人体中一个重要的承重关节,由于脚踝皮下脂肪较少,所以它保暖性能比较差,是寒气入体的窗口,如果你把脚踝露出来的话,有可能导致脚踝的踝关节疼痛、甚至是患上老寒腿、手脚冰凉、夏天腿也发凉。有些学校严令禁止学生冬天露脚踝↓ 此外,血液循环对关节非常重要,俗话说寒从脚底生,如果脚部受寒,血管就会收缩,关节的血液循环就会变差,长期以往,易引起局部关节损害、关节炎、冻疮、局部瘙痒…我就见过一个姑娘,因为露脚踝,冻出风湿性关节炎 二、寒露后, 暖脚是头号养生功课! 谚语说:“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说了:“每(年)八月一日已(以)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 ——意即每年农历八月初一以后,应当重视足部保暖、引气下行!寒露后,很快进入深秋和寒冬季节,“秋冻”的日子已经结束不要再露脚踝,防止下肢受寒、预防秋病。 我们知道,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又直接与地面接触,故散热较快,最易受到寒邪侵袭。尤其是许多体质虚弱的人,脚经常是冰凉的,这就是因为血液从心脏出来到脚部循环减速造成的。在寒露这个阶段,足部的保暖就是最重要的养生功课了。 有的人在冬天喜欢围炉烤火,那样并不好,易导致足部皮肤皲裂。“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暖足的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就是艾灸脚部穴位和热水泡脚。 中医认为,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系,艾灸足三里、涌泉穴+热水泡脚(15-20分钟、期间热水2~3次、艾草煮水泡祛寒更佳),可加强脚部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防范秋冬好发问题,如关节冷痛、手脚冰凉、感冒咳嗽、鼻炎胃痛… 三、灸透3个“太太穴” 防寒养阴,比啥补药都强! 进入寒露后,天气逐渐转冷,自然界中的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大幅减退,阴气渐生。此时养生的重点是温阳防寒、养阴防燥、润肺益胃,都可通过艾灸来进行。 如,寒露后,保存阳气灸命门穴,腰、背疼痛可加灸委中穴;老年性支气管炎可加灸大椎穴;寒露后易犯肩周炎可加灸肩井穴。 此外,寒露后,人脚上的3个“太太穴”,也要好好灸透,除了能暖脚祛寒,其它好处多到数不清! 1、太溪:阴阳同补! 太溪穴为肾经原穴,能滋阴降火,又能培阳补肾,它阴阳都能调,可谓秋冬养生的一个要穴,也是人体第一大补穴!肾脏问题、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月经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都可灸它! 2、太冲:女人的闺蜜! 太冲穴为肝经的原穴,很擅长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像女性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等淤堵问题,以及秋季情绪低落、肋骨痛、眩晕、月经不调、痛经、黄疸、青光眼、高血压、心脑血管等问题,都可通过艾灸太冲来调理。 3、太白:脾胃守护神! 太白穴为脾经的原穴,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无论男女老少,秋天腹部受寒、因脾胃功能下降导致的贫血、消化不良、胃痛、腹胀、拉肚子、便秘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改善。 注意!艾灸要想效果好,一定要把穴位灸透,灸量和时间一定要达标:1.8cm直径以上的陈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躯干每穴30—45分钟,肢体每穴25—35分钟,慢慢延长,一日一次,连灸11天休息3天。 如果身体出现问题,请试试传统中医中药艾灸针灸吧。 请到秀中医艾灸馆专业调治。 网址: http://www.gtapainrehab.ca/ 预约电话: 416-800-7417 地址: 324 Highway 7 East, Unit 101, Richmond Hill,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