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对于打坐有益,在中国古代就有此说,郭沫若在自己的《静坐的功夫》一文中谈到∶「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孔子的弟子颜回,因为《庄子》上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在中医药学上,静坐养气也是为医理所提倡的,中国古代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就谈到∶「恬淡虚无,其气从之;精神记忆体,病安从来」它是集中注意力,达到心神合一的一种途径,是一种通过冥想实现的心理暗示疗法,近年来西方包括日本等国对于静坐进行的科学理论研究,就是对这门古老的放松疗法的现代医学诠释。 坐 打坐 坐着 金刚坐 吉祥坐 安然静坐 只管打坐 不迎也不拒 不来也不去 此心如如不动 改变自动发生 我们的心本来清净,但是因为无明和执着,每时每刻,我们不停地攀缘、分别和索取,以致认妄为真,把妄念当成自己的心,在其中烦恼纠缠,不能回到本来的“生命净界”。 静坐,就是帮我们放下对外在世界的攀缘,回到对内在生命的觉察上。 我们不再依赖外在的得失来确定“自我”的意义,让心灵升起觉知和超脱的力量,不被外境所干扰,保持在清澈、宁静、安详的生命体验中。 通过在静坐中培养出的心灵力量,一个人就能够做到念念分明,全然地观照内在的自我与外在世界,回归生命本来的喜悦。无论外在的境遇怎么改变,都和这份喜悦在一起,如如不动,随缘自在。 静坐能恢复生命活力 静坐时,注意力高度专注,呼吸变得平缓均匀,身体能量的消耗减少,心脏的耗氧量也比平时减少很多,血液循环的力量自然比平时加强了。有力的血液循环可以帮助我们净化血管中堵塞的物质,让很多“长期休眠”的血管重新恢复生命的活力。 增强的血液循环经过五脏六腑,能帮助净化积存的代谢垃圾,提升脏腑的自愈功能;经过皮下,能帮助皮肤和肌肉净化过剩自由基,改善气色。即便是短时间的静坐,也会感觉到那种从身体深处升起的轻松、舒适的生命能量,就像身体内部被一双温暖的大手按摩过一样。 专家指出,静坐对于慢性疾病和顽固症状,如:高血压、心脏病、肾病、肺病、脑供血不足、偏头疼、身体沉重、四肢寒冷、风湿病、失眠、盗汗等,都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静坐可变化身心气质 有个比喻说,静坐就好比是给我们的心灵洗个澡。 每天坚持静坐,可以使一个人的气质沉静下来,在举手投足之间呈现优雅、恬静、柔和的美感。这种气质是身心平衡的产物。同时,内在的心态越柔和,外在的身体就净化得越好,内在的情绪越稳定,外在呈现的气质也越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