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于古今名中医治疗养生绝技趣谈
近代文学家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为许多人所熟知。当时有一位文学编辑与鲁迅的文学道路关系密切,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怀旧》就是经他的手修改后发表的,他还在鲁迅的手稿上加批语盛赞其撰文功力。这位文学编辑就是民国时期著名杂志《小说月报》的主编恽铁樵。令人觉得有趣的是,恽铁樵竟然在后来走上了一条与鲁迅完全相反的路——弃文从医,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代名中医。
恽铁樵幼承家学,刻苦自励,亦长于古文,1903年考入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在校期间精通英语。1912~1917年,主编《小说月报》。在这五六年间,是恽铁樵在文学事业上最辉煌的时期,他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作为一个编辑,培养出一批青年作者,在中国文学编辑史上有其一席之地。
恽铁樵是怎么走上“弃文从医”道路的呢?
原来,恽铁樵39岁那年,他的14岁长子因庸医所误,死于伤寒,次年,第二子、第三子又因伤寒而夭折。恽铁樵当时略懂医道,面对自己儿子的疾病,往往是心知其所患病当用某种药方,但苦于没有临床经验不敢自己开方用药,向医生建议商讨,庸医却不采纳,于是爱莫能助,只能坐视待毙。
痛定思痛,恽铁樵于是深入研究汉代中医经典《伤寒论》,同时向当时的伤寒名医汪莲石先生请教。一年后,恽铁樵的第四个儿子又患伤寒,症见发高烧而恶寒,气喘而无汗,请来的几位医生,都不敢用《伤寒论》的经方,只是用一般的退热方药,毫无疗效。恽铁樵踌躇徘徊,彻夜不眠,直至第二天凌晨,果断地开了一剂《伤寒论》中的“麻黄汤”。他对妻子说:“三个儿子都死于伤寒,今四儿又发病,医生都说无能为力,与其坐着等死,不如自己开方试试。”妻子深知丈夫钻研《伤寒论》颇有心得,也同意给儿子服用“麻黄汤”。后来其子服药后果然药到病除。从此恽铁樵更信服《伤寒论》中的经方,更努力钻研中医经典。亲友有病也都来请求恽铁樵开方,而所治疗者亦多有良效。
*以上內容转自单桂敏艾灸博客